测评方案编制
方案编制过程是开展等级测评工作的关键活动,为现场测评提供最基本的文档和指导方案。本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被测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测评对象、测评指标及测评内容等,并根据需要重用或开发测评指导书测评指导书,形成测评方案。
① 确定测评对象。一般采用抽查的方法,即:抽查信息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组件作为测评对象。在确定测评对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重要性,应抽查对被测评系统来说重要的服务器、数据库和网络设备等。
安全性,应抽查对外暴露的网络边界。
共享性,应抽查共享设备和数据交换平台/设备。
代表性,抽查应尽量覆盖系统各种设备类型、操作系统类型、数据库系统类型和应用系统类型。
恰当性,选择的设备、软件系统等应能符合相应等级的测评强度要求。
② 确定测评指标及测评内容。根据被测系统调查表格,得出被测系统的定级结果,包括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从而得出被测系统应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 ASG 组合情况。如,目标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三级(S3A3G3),其测评指标应包括《基本要求》7.1 节“技术要求”和 7.2 节“管理要求”中的第三级通用指标类(G3)、第三级业务信息安全性指标类(S3)和第三级业务服务保证类(A3)要求。对于由多个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组成的被测系统,应分别确定各个定级对象的测评指标。如果多个定级对象共用物理环境或管理体系,而且测评指标不能分开,则不能分开的这些测评指标应采用就高原则。
③ 确定测评工具接入点。一般来说,测评工具的接入采取从外到内,从其他网络到本地网段的逐步逐点接入,即:测评工具从被测系统边界外接入、在被测系统内部与测评对象不同网段及同一网段内接入等几种方式。从被测系统边界外接入时,测评工具一般接在系统边界设备(通常为交换设备)上。在该点接入漏洞扫描器,扫描探测被测系统的主机、网络设备对外暴露的安全漏洞情况;从系统内部与测评对象不同网段接入时,测评工具一般接在与被测对象不在同一网段的内部核心交换设备上;在系统内部与测评对象同一网段内接入时,测评工具一般接在与被测对象在同一网段的交换设备上;结合网络拓扑图,采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测评工具的接入点、测评目的、测评途径和测评对象等相关内容。
④ 确定测评内容与方法。将测评对象与测评指标进行映射构成测评内容,并针对不同的测评内容合理地选择测评方法形成具体的测评实施内容。
⑤ 确定测评指导书。测评指导书是指导和规范测评人员现场测评活动的文档,包括测评项、测评方法、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四部分。在测评对象和指标确定的基础上,将测评指标映射到各测评对象上,然后结合测评对象的特点,选择应采取的测评方法并确定测评步骤和预期结果,形成不同测评对象的具体测评指导书。
⑥ 确定测评方案。综合以上结果内容以及测评工作计划形成测评方案,测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测评概述、目标系统概述、定级情况、网络结构、主机设备情况、应用情况、测评方法与工具、测评内容、时间安排、风险揭示与规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