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的4个阶段
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阶段,医疗机构开始构建信息系统,也称为相对独立的功能软件套件,专注于定价和信息管理,而不是医院——医疗的主要业务。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府(政策),医疗机构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收入的增加。韩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开始从公共医疗制度转向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医疗费用逐渐成为社会负担,国家不再需要承担。除了国内逐步准备药品分离方向的药品采购改革外,当时的CIO(即计算机部负责人)重点建设门诊和住院计费系统,所以内容相对简单易行可供财务信息系统成熟的医疗机构参考。
多功能需求生成
第二阶段需要对多个功能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医疗需求开始得到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机构不断壮大,随着临床医疗信息系统需求的增加和加强,PACS、LIS等系统层出不穷。 CIO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扩大了,技术要求提高了,先进IT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显着增加,流动性增加。
共享平台的出现
第三阶段,各科室共享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出现,并开始与院外信息系统进行密切沟通。这时,CIO开始寻找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医院建设中的方法,比如预约挂号。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
第四阶段,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网络医院、远程机器人、Watson诊疗机器人等是一些医疗机构与大公司和集团竞争的主要任务,也是CIO们展示才华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