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四大问题
在我看来,信息化管理本质上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技术是根本,管理是手段,双手要握,双手要硬。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企业高管重视不够
该系统解决了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因此“项目立项-研究-实施-上线”的不同阶段必须自上而下协同工作。事实上,一个系统不是信息部门或一两个部门的业务。不是简单地将以往的管理模式或线下审批转为线上,更不是当系统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系统会盲目适应并不断让步。然而,对于这些核心问题,大多数企业高管往往意见不一,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员工没有足够的信息管理知识。
计算机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产物,它意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也会对员工的主观感受产生影响。一些中高层员工沉浸在长期的实际管理经验中,不愿意积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方法,而是认为信息化的进步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所以他们并没有真正花时间在计算机化上,他们只是照顾它。从他们提供的索赔表中可以看出,内容非常简单,根本没有深思熟虑。此外,他们没有看到或思考系统可以帮助他们什么,可以改进哪些管理方法,以及可以提高多少工作效率。同样,基层员工错误的思想认知和矛盾的行为,也往往使制度建设无法顺利进行,甚至无法完成。
员工培训不及时或不足
就像任何新事物的诞生一样,信息系统需要一个从生产到在公司内被接受的过程。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接受和认可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IT部门对员工,尤其是系统的主要用户进行培训,不按时、不现场,导致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出现很多问题。
客户随意改变需求
客户对需求变化的认识不够,认为付费就应该享受到好的服务,导致客户把需求变化看成小事,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更改。理赔调查员一定要表明态度,与他们协商,尤其要让他们知道,随意更改理赔所涉及的风险必须由双方承担。因此,在进行客户需求分析之前,需求调查者应该对自己需要的功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不是等到实施阶段才提出需求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需求。一旦客户了解减少需求变化的重要性,需求研究人员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客户进行沟通,以帮助澄清他们的需求。虽然需求和客户研究人员是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开发一个适合客户需求的系统。因此,除了记录委托人提出的需求外,理赔调查员还应与委托人进行广泛讨论,提出一些建议。
上面提到的管理问题,其实是供需沟通不畅,相互需求不明确造成的。在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他们的决策通常来自高层管理人员,或商务部门向高层管理人员的建议,或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等。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企业的决策通常是简单明了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问题。